銷售熱線:0532-8888 8658
傳 真:0532-83845901
E-mail : 2853707088@qq.com
地 址:青島市李滄區四流北路23號
更新時間:2023-12-05 09:03:20
一氧化氮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NO, 是一種氮氧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30.01,氮的化合價為+2。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二硫化碳。由于一氧化氮帶有自由基,這使它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當它與氧氣反應后,可形成具有腐蝕性的氣體—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可與水反應生成硝酸。
NO在常溫下為氣體,具有脂溶性是使它在人體內成為信使分子的可能因素之一。它不需要任何中介機制就可快速擴散通過生物膜,將一個細胞產生的信息傳遞到它周圍的細胞中,主要影響因素是它的生物半壽期。具有多種生物功能的特點在于它是自由基,極易參與與傳遞電子反應,加入機體的氧化還原過程中。分子的配位性又使它與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具有很高的親合力,以取代O2和CO2的位置。據研究報道,血紅蛋白-NO可以失去它附近的堿基而變成自由的原血紅素-NO,這就意味著自由的堿基可以自由地參與催化反應,自由的蛋白質可以自由地改變構象,自由的血紅素可以自由地從蛋白中擴散出去,這三種變化中的任何一個或它們的組合,將在鳥苷酸環化酶的活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NO的生物學作用和其作用機制研究方興未艾,它的發現提示著無機分子在醫學領域中研究的前景。一氧化氮起著信使分子的作用。當內皮要向肌肉發出放松指令以促進血液流通時,它就會產生一些一氧化氮分子,這些分子很小,能很容易地穿過細胞膜。血管周圍的平滑肌細胞接收信號后舒張,使血管擴張。
一氧化氮作為NANC 神經元遞質,在泌尿生殖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成為排尿節制等生理功能的調節物質,這為藥物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現已證明在人體內廣泛存在著以NO為遞質的神經系統,它與腎上腺素能神經、膽堿能神經和肽類神經一樣重要。若其功能異常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疾病。
有關L-Arg → NO途徑在中樞神經系統(CNS)方面的研究認為,NO通過擴散,作用于相鄰的周圍神經元如突出前神經末梢和星狀膠質細胞,再激活GC從而提高水平cGMP水平而產生生理效應。如NO可誘導與學習、記憶有關的長時程增強效應(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并在其LTP中起逆信使作用。連續刺激小腦的上行纖維和平行纖維可引起平行纖維細胞的神經傳導產生長時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被認為是小腦運動學習體系中的一種機制,NO參與了該機制。在外周神經系統也存在L-Arg → NO途徑。NO被認為是非膽堿能、非腎上腺素能神經的遞質或介質,參與痛覺傳入與感覺傳遞過程。NO在胃腸神經介導胃腸平滑肌松弛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在胃腸間神經叢中,NOS和血管活性腸肽共存并能引起非腎上腺素能非膽堿能(nonadrenergic-non-cholinerrgic,NANC)舒張,但血管活性腸肽的抗體只能部分消除NANC的舒張,其余的舒張反應則能被N-甲基精氨酸消除。
研究結果表明,NO可以產生于人體內多種細胞。如當體內內毒素或T細胞激活巨噬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時,能產生大量的誘導型NOS和超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從而合成大量的NO和H2O2,這在殺傷入侵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腫瘤細胞、有機異物及在炎癥損傷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認為,經激活的巨噬細胞釋放的NO可以通過抑制靶細胞線粒體中三羧酸循環、電子傳遞細胞DNA合成等途徑,發揮殺傷靶細胞的效應。免疫反應所產生的NO對鄰近組織和能夠產生NOS的細胞也有毒性作用。某些與免疫系統有關的局部或系統組織損傷,血管和淋巴管的異常擴張及通透性等,可能都與NO在局部的含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氧化氮廣泛分布于生物體內各組織中,特別是神經組織中。它是一種新型生物信使分子,1992年被美國Science雜志評選為明星分子。NO是一種極不穩定的生物自由基,分子小,結構簡單,常溫下為氣體,微溶于水,具有脂溶性,可快速透過生物膜擴散,生物半衰期只有3-5s,其生成依賴于一氧化化氮合成酶并在心、腦血管調節、神經、免疫調節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生物學作用。因此,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1)危險特性:具有強氧化性。與易燃物、有機物接觸易著火燃燒。遇到氫氣爆炸性化合。接觸空氣會散發出棕色有酸性氧化性的棕黃色霧。一氧化氮較不活潑,但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后者有強烈腐蝕性和毒性。
(2)該品不穩定,在空氣中很快轉變為二氧化氮產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損害呼吸道。吸入初期僅有輕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咽部不適、干咳等。常經數小時至十幾小時或更長時間潛伏期后發生遲發性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出現胸悶、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紺等。可并發氣胸及縱隔氣腫。肺水腫消退后兩周左右可出現遲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一氧化氮濃度高可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慢性影響: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癥。個別病例出現肺纖維化。可引起牙齒酸蝕癥。
(3)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4)燃爆危險:該品助燃,具刺激性。
一氧化氮是宇航員暈厥發作的元兇
(1)一氧化氮的過量產生會使血管擴張,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之后會產生暈厥,以及可以解釋許多陸地上發生的類似現象。
(2)這種太空中宇航員經歷的微重力現象,很象太空中的宇航員或長期久臥在床的病人馬上要起來時的感覺,這時人們會產生過多的血管擴張劑——一氧化氮,從而導致血壓降低,流往頭部的血液減少,出現暈厥。
(3)在對大鼠的試驗中,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低重力環境下,大鼠產生一氧化氮的兩種酶增多,而且,給予大鼠藥物抑制其中一種酶時,它們的血壓升高,這給研究人員一個提示:抑制一氧化氮對宇航員和長期臥床患者的暈厥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7月份出版的《實用生理學》雜志上。
(4)在我們正常的直立的生活中,重力使血液流往下肢,因此身體下部的血管收縮以確保有足夠的血液流往相反的方向。在低重力環境下,人全身的血壓一樣,當宇航員返回地球時,他們身體下部過度舒張的血管使頭部血壓急劇下降,于是在站立時,不可避免地要暈倒。
(5)人們看到宇航員登陸后輕松地大步行走,是因為他們穿著加壓的衣服,能保持健康的血壓。但是,他們的衣服只能穿這么久,而適應重力需要一段時間。
(6)研究人員說:"長期臥床的患者其情況與宇航員相似,好像不受重力的影響。因此,在試圖站立時會暈倒。
1、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2、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3、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4、身體防護:穿透氣型防毒服。
5、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6、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1、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透氣型防毒服,戴防化學品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鹵素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2、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易(可)燃物、鹵素、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3、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須報鐵路局進行試運,試運期為兩年。試運結束后,寫出試運報告,報鐵道部正式公布運輸條件。采用剛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并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鹵素、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